即将进入阴雨绵绵的梅雨季,潮得人都要发霉/长蘑菇了。
人长蘑菇有点夸张,但家里的墙壁、柜子、木床板、水池……是真的会长。
图源自网络
伴随潮湿而来的,除了长霉点的房子,还有一些人身体上的“霉运”:
咳嗽不停、鼻子不通、呼吸难受、皮肤瘙痒……没啥大毛病,但各种小问题、不舒服,一个接一个,就是找不到明确原因。
问题可能就藏在角落的斑斑点点里——霉菌。
霉菌为什么会出现在
我家呢?
这就要从霉菌的生长环境说起了。
温度适宜、湿度高、有机物丰富、通风不良、光照不足,这可都是霉菌最最喜欢的环境。
当我们的室内相对湿度在60%以上,温度在20°C至30°C之间,并且有有机物作为营养来源(木材、纸张、布料、皮革等),霉菌就能快速安家落户啦。
总是不舒服?
霉菌可能就是罪魁祸首
食物发霉了不能乱吃,可能会中毒,这个大家都知道。但是室内发霉对身体的危害,很多人却并不清楚。
我国秦岭-淮河以南的大部分地区,室内一年有大半年都容易发霉。北方每年 6、7、8 月也是霉菌生长的高峰期。夏季的强降水带来的高温高湿“桑拿天”非常适合多种霉菌生长繁殖。
除了墙壁外,家中的桌椅柜子、衣物枕头、水池地漏、空调洗衣机、瓷砖缝隙、窗帘、砧板……它们无处不在。
图源自网络
它们不仅影响美观,还会悄无声息地影响我们的身体健康。
近些年来,随着研究的逐步深入,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,霉菌在室内空气污染中也占据重要地位。它们可能通过3种机制影响人体健康:异常的免疫反应(例如过敏)、直接感染、霉菌副产物的毒性刺激。
也已经有研究表明,霉菌孢子可以引发和加重哮喘和过敏性鼻炎,接触霉菌孢子可能导致哮喘发作、鼻塞、流鼻涕和眼部刺激。[1,2]
在花粉较少的夏季,皮肤皮疹、瘙痒、红肿,眼部发痒流泪这些过敏反应也可能是霉菌的作用。[3]
甚至有些霉菌毒素具有神经毒性,长期接触可能导致记忆力减退、头晕、疲劳和注意力不集中。[4,5]
并且老人和婴幼儿作为敏感人群,更容易受到霉菌的侵袭[6]。
远离霉菌,
做好这几件事儿
温暖、潮湿、通风不良且有机物丰富的环境,是霉菌生长的理想条件。因此,保持室内干燥、通风良好、减少有机物的堆积,是预防霉菌滋生最为有效的措施。
1、控制湿度:霉菌生长需要高湿度环境,控制湿度在60%以下可以抑制霉菌的繁殖。
保持通风:经常开窗通风,特别是在湿度较高的季节,以及烹饪、洗澡后,可以通过空气流动带走湿气。
使用空调或除湿设备:空调中的干燥功能也可以帮助降低室内湿度,有条件的话,也可以使用除湿设备。
2、及时处理水源问题:水源问题是霉菌滋生的主要原因之一,及时处理可以防止霉菌生长。
修复漏水:定期检查和修复漏水的管道、屋顶和窗户。
保持干燥:确保浴室和厨房等湿气较重的地方保持干燥,及时擦干地板和台面上的积水。
水池里的沙雷氏菌菌落,真的不是牙龈出血了
图源:blackmoldcontrol.com
3、定期清洁:定期清洁和消毒可以去除现有的霉菌,并防止新的霉菌滋生。
使用抗霉清洁剂:使用含有漂白剂或其他抗霉成分的清洁剂,定期擦拭墙壁、地板、家具等易发霉的地方。
清洗空调和洗衣机:定期清洗空调滤网和洗衣机内筒,防止霉菌在这些地方滋生。
4、及时处理发霉物品:发霉物品会持续释放霉菌孢子,污染室内空气,及时处理可以减少霉菌扩散。
丢弃发霉物品:对于发霉严重且难以清理的物品,如地毯、布料等,最好及时丢弃。
清洗和晒干:对于轻微发霉的衣物、家具,可以用抗霉清洁剂清洗后晒干。
祝大家在即将到来的多雨炎夏,“霉”有烦恼。
参考
[1]Fisk W J, Eliseeva E A, Mendell M J. Association of residential dampness and mold with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s and bronchitis: a meta-analysis. Environ Health, 2010, 9: 72.
[2]Mendell M J, Mirer A G, Cheung K, Tong M, Douwes J. Respiratory and allergic health effects of dampness, mold, and dampness-related agents: a review of the epidemiologic evidence. Environ Health Perspect, 2011, 119(6): 748-56.
[3]Portnoy J M, Kwak K, Dowling P, Vanosdol T, Barnes C. Health effects of indoor fungi. Ann Allergy Asthma Immunol, 2005, 94(3): 313-9; quiz 319-22, 390.
[4]Straus D C. Molds, mycotoxins, and sick building syndrome. Toxicol Ind Health, 2009, 25(9-10): 617-35.
[5]Pestka J J. Deoxynivalenol: mechanisms of action, human exposure, and toxicological relevance. Arch Toxicol, 2010, 84(9): 663-79.
[6]Flappan S M, Portnoy J, Jones P, Barnes C. Infant pulmonary hemorrhage in a suburban home with water damage and mold (Stachybotrys atra). Environ Health Perspect, 1999, 107(11): 927-30.
有用的知识又增加了!点赞+分享~
* 部分图片来源网络,非商业用途,仅作为科普传播素材。若有侵权,请联系删除。*
转载请注明来源:
江苏疾控(微信号:jscdcwx)
供 稿:环境所
美工编辑:江苏疾控微创团队
推荐阅读
守护孩子“睛”彩世界!6月5日14:30直播,准时相约!
6-4
晒被子的注意事项有哪些?一文读懂→
6-3
凭我的身高,emm……六一儿童节快乐!🥳